数据介绍

近日,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的遥感生态学课题组(PKU-RE)在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 (ESSD) 期刊发表题为“A global long-term, high-resolution satellite radar backscatter data record (1992–2022+): merging C-band ERS/ASCAT and Ku-band QSCAT”的文章,开发了全球首套8km分辨率、1992-2022+的C-波段卫星雷达数据集LHScat。

 

雷达属于主动微波技术。微波数据与光学数据相比,能够穿透云雾(取决于波长),并对植被结构与含水量、土壤湿度等较为敏感,在生态、地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。然而目前的微波数据存在一定局限,主要原因是微波传感器衔接不够完善。已有的微波数据产品的时间跨度大多较短,仅有少量高频(短波长)微波数据集跨越了20年+的时间长度,如K或者Ku波段(波长约1cm)部分数据集。

 

C-波段波长约5cm,与K波段相比,不易受云雾等的影响,信号更为稳健。目前较常用的Sentinel-1哨兵雷达数据即为C-波段。C-波段全球卫星雷达数据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左右,由欧空局的ERS-1/-2传感器获取(1992-2001),后续有ASAR,Radarsat-1/2 SAR, 以ASCAT(2007-present),Sentinel-1等。其中ERS与ASCAT均为散射计类型的雷达传感器,其波长、数据获取方式等极为相似。如能填补两者之间约6年的时间空白,有希望得到一个跨度为30年的C-波段雷达数据集

 

图片1.png 

1 ERS,QSCAT,ASCAT传感器频率与运行时间示意图

 

遥感生态学课题组的陶胜利研究员,联合华南师范大学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(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),欧空局(ESA),法国CNRS,CNES,美国NASA等单位,成功用Ku-波段的QSCAT数据(1999-2009)将ERS与ASCAT数据衔接起来,开发了全球首套8km分辨率,时间跨度为30年(1992-2022+)的C-波段卫星雷达数据集。QSCAT与ERS/ASCAT在时间上均有重叠,因此能够保证数据集(名为LHScat)在时间上的连续性。QSCAT工作频率虽然是Ku-波段,但是作者们发现,Ku-波段的QSCAT信号与C-波段信号呈现出的差异有很强的规律性,主要是因为Ku-波段信号波长较短,更易受到大雨、积雪等的影响而造成的。因此,利用Regression tree模型,将降雨、积雪等的时间序列作为输入,可以将QSCAT与ERS/ASCAT之间的信号差异消除。

 

图片展示

图片2.png 

数据链接

https://disk.pku.edu.cn/link/AA398B4933411C4025BAEA055D7EAAA55F

 


编号 数据标识 发布日期 中心经度 中心纬度 缩略图 操作
2059 全球首套8km分辨率、1992-2022+的C-波段卫星雷达数据集LHScat 2024-10-16 116 35 全球首套8km分辨率、1992-2022+的C-波段卫星雷达数据集LHScat